龙猫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将更多的白酒产品行销世界023437 [复制链接]

1#

将更多的白酒产品行销世界


五粮液集团入驻本商城! 茅台集团入驻本商城! 剑南春集团入驻本商城! 金六福酒业入驻本商城! 宝丰酒业入驻本商城!

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,中国需求正在驱动全球酒类产品消费量增长,全球酒类消费中心正加速向中国移动。与此同时,中国酒业的国际化视野日益开阔,白酒、*酒等传统酒种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已进入实质性阶段,而国内资本力量频频出手收购国外酒庄,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酒类产业与国际酒业经济的融合。2012年,中国酒业与世界对话。


对此,商务部在《关于“十二五”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酒类行业要“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加大行业国际交流合作,引入先进的酒类流通模式、新型业态、流通技术和管理理念。积极扩大酒类进口,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需求,同时加强进口监管。发展酒类会展经济,促进内外贸、产供销协调发展。支持民族优秀酒类产品扩大境外市场销售,支持有条件的酒类流通企业‘走出去’,开展国际酒类商品采购、营销络建设等”。


结合当前行业实际情况,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针。


中外对话,融会贯通


自2006年以来,进口酒消费热潮不断升温,至今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,无论是全国糖酒会上人气高涨的葡萄酒及国际烈酒馆,还是各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“酒窖”、“酒堡”,都成为进口酒强势表现的直接见证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,进口酒大规模进入中国,固然挤压了国内酒类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,加剧了市场竞争,但也深刻影响到国产葡萄酒的发展思路,中外酒业的对话过程,带来了流通模式、新兴业态、流通技术、管理理念乃至东西方酒文化的融合。


诚如《指导意见》所言,中国酒业的国际化进程要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,也就是说,所谓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一条走出去的“单行道”,对于现阶段的国产酒类企业,更具现实意义的做法是着眼家门口市场,充分调研、比较和分析,塑造自身的国际化竞争实力。


据悉,以蓬莱、昌黎、柳河等地为代表的国内骨干葡萄酒产区,将在今年5月集体出击,以“国产葡萄酒产区年度推广”的形式赴广州参加专业酒展,除了市场开拓及形象展示等基本目的,更意在从广东这个进口酒消费的前沿阵地,学习、借鉴进口酒的市场操作模式与理念。


通过“直接对话”,首先可以解读并评估国产酒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。鉴于国内酒类消费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,特别是对于广东这样的一线消费市场,国产葡萄酒在与国际酒业巨头的对话中不占优势,而传统的白酒产品在洋酒的持续冲击下同样面临后续发展的问题。


针对这种现实,国内酒类企业首先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,在家门口的国际化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。


其次,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,有助于塑造国产酒的“中国魅力”。以广东为例,进口葡萄酒的升温,客观上普及了葡萄酒文化,推动市场走向成熟。在此背景下,国产葡萄酒应探索如何根据产区特点,寻求品牌、产品与“中国元素”的深度结合,从中塑造中国葡萄酒的魅力与价值。


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深入了解,消费观念日趋成熟理性,国产葡萄酒必须寻求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发展途径,自我封闭显然不是最佳答案,只有通过更充分、更直接的竞争对话,国产酒类品牌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释放。


最后,与进口酒的博弈,也是中国酒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过程。长期以来,无论是传统白酒还是国产葡萄酒,都缺乏统一、完善的质量分级制度,基本是以企业自有标准为质量等级依据,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认知困难,也衍生出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。如何建立、健全酒类产品的质量划分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并与国际标准达成“互认”,从而规范市场、提升行业综合质量水平,同样是中国酒业开放式发展的基础条件。


“海陆空”,齐头并进


随着近年来国内酒类行业的蓬勃发展,以及中国经济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,国产酒进*国际市场的条件渐趋成熟。《指导意见》中提出,“积极扩大酒类进口,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需求,同时加强进口监管。发展酒类会展经济,促进内外贸、产供销协调发展。支持民族优秀酒类产品扩大境外市场销售,支持有条件的酒类流通企业‘走出去’,开展国际酒类商品采购、营销络建设”。


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国内酒类企业已经全面吹响进*国际市场的号角,而且是以“海陆空”三线齐头并进的自信姿态进入。


一方面,国内资本力量“海纳百川”,频频收购国外酒庄。自2008年以来,仅法国波尔多产区就有15家酒庄被中国投资者收购,而这只是酒庄收购热潮的一个缩影,至于姚明、赵薇等公众人物进*葡萄酒行业所带来的明星效应,则充分表现了中国力量对世界酒业格局的影响力。


但我们应该看到,在介入国际酒业市场的资本力量中,大多数来自业外资本,投资动机也多种多样,其中不乏将酒类产业作为主营产业的“润滑剂”,主要用于解决“内部用酒”;或借此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与形象,打造一张时尚浪漫的企业名片;或将国外酒庄产品引入国内市场销售,以确保质量源头,但却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运作。


同时,国内骨干酒类企业已在针对海外市场进行“地面”推进,如五粮液在2011年通过与韩国乐天七星饮料株式会社的合作,将销售络扩展到韩国。同时,五粮液还在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出口的营销思路,加大渠道整合力度,通过开设海外旗舰店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形式,加速构建海外销售体系。而茅台已有国外(境外)代理商57家,直接发货的国家和地区37个,茅台酒专卖店7家,市场覆盖亚洲、欧洲、美洲、澳洲、非洲以及我国重要口岸的免税市场,并通过“上销售”等新渠道拓展海外市场。


市场最终是通过销售形成的,国内酒类企业要想取得国际化的实质成果,必须建立国际市场的销售络,而这需要国内企业不断认识、融入当地的消费习惯与人文传统中,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管理和营销水平——“地面”进*,当步步为“赢”。


而品牌的空中拉动同样是国产酒进*国际市场的重要动力,或者说,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酒类名牌,是我国酒类产品走向世界的捷径,唯有通过品牌营销,国产酒才能顺利向国际市场渗透。


如五粮液的形象广告已经登上美国时代广场,青岛啤酒与NBA的战略合作成效显著,茅台更是剑指“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”……除此之外,像四川省大力打造“中国白酒金三角”所带来的产区品牌效应同样不可忽视,这将进一步提升国内传统酒种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度,为国产酒类品牌下一步的国际化推广奠定了有力基础。


近年来,伴随着酒类行业的高速发展,国内酒类流通企业中也涌现出“大商”无数,其中不乏取得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的名牌。但相对于酒类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,酒类流通企业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的步伐就明显滞后了,到目前为止,尚没有国内酒类流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。缺少国际化的酒类流通“大商”的助力,中国酒类拓展海外市场就少了多元化的销售通路,竞争力就会大大弱化。


而反观国外市场,像英国帝亚吉欧,它利用自身拥有的全球渠道,将众多的酒类品牌行销全世界。帝亚吉欧的扩张模式对国内酒水企业的启示是:通过跨品类强强联合,形成品牌集群优势,一起走向世界。


不管是酒类生产企业还是酒类流通企业,只有资本、渠道和品牌的齐头并进,才能使中国酒业与世界对话的声音更加嘹亮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